北斗同步時鐘本套系統適用于北斗網絡授時、北斗gps雙模網絡授時、單gps網絡授時,在實際應用中,使用衛星授時信號進行的異地或同地多通道數據采集與控制的同步目的,主要是使用衛星信號接收端得到pps的秒脈沖信號或者使用再由此信號得到PPM、PPH脈沖信號,同步啟動多通道的數據模數轉換器ADC、數字控制模數轉換器,同步打開或關閉各個通道開關;還用于測量判斷,制作時間標簽,如電力系統中的各種故障定位等。在授時設備中,接收端每秒鐘向外發送1PPS秒脈沖和定位、時鐘信息。PPS秒脈沖信號與外傳數據信息有嚴格的時間關系,在使用中,還可能實現時間轉換。 北斗同步時鐘的北斗時間為中心控制站保持的標準北斗時間,用戶鐘時間為用戶鐘的鐘面時間,若兩者不同步存在鐘差 ,則北斗時間和用戶鐘時間雖然讀數相同其出現時刻卻是不同的。 北斗同步時鐘通過雙向授時和單向授時的主要差別在于從中心站系統到用戶機傳播時延的獲取方式:單向授時用系統廣播的衛星位置信息按照一定的計算模型由用戶機自主計算單向傳播時延,衛星位置誤差、建模誤差(對流層模型、電離層模型等)都會影響該時延的估計精度,從而影響zui終的定時精度;北斗同步時鐘雙向授時無需知道用戶機位置和衛星位置,通過來回雙向傳播時間除以2的方式獲取,更的反映了各種延遲信息,因此其估計精度較高。在北斗系統中單向授時精度的系統設計值為100ns,雙向授時為20ns,實際授時用戶機的性能通常優于該指標。 地面中心站在出站廣播信號的每一超幀單向授時就是用戶機通過接收北斗通播電文信息,由用戶機自主計算出鐘差并修正本地時間,使本地時間和北斗時間同步。北斗同步時鐘周期內的*幀數據段發送標準北斗時間(天、時、分信號與時間修正數據)和衛星的位置信息,同時把時標信息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調制在出站信號中,經過中心站到衛星的傳輸延遲、衛星到用戶機的延遲以及其它各種延遲 (如對流層、電離層、sagnac效應等)之后傳送到用戶機,也就是說用戶機在本地鐘面時間為觀測到衛星的時間,由用戶機測量接收信號和本地信號的時標之間的時延獲得,后則根據導航電文中的衛星位置信息、延遲修正信息以及接收機事先獲取的自身位置信息計算。 一般來說,北斗同步時鐘對已知精密坐標的固定用戶,觀測1顆衛星,就可以實現精密的時間測量或者同步。若觀測2顆衛星或者更多衛星,則提供了更多的觀測量,提高了定時的穩健性。 |